【第二次的內觀修行十日課程心得,禁語與觀察身體感受的「冥想」能帶給我什麼智慧?第二集】

── 智慧的3階段、智慧3層次、 8個修行步驟與修行2個重點  第二集

歡迎來到 嘉義內觀園區

太多字懶得看:
這篇文章記錄了我第二次參加內觀修行十日課程的心得,詳細描述了禁語和觀察身體感受帶來的智慧。
強調了修行的三階段:聞、思、修,並介紹了內觀修行的八個步驟和兩個重點。
每天都摘錄了葛印卡老師的講課內容,並將其與自身經驗相對應。

第三天的心得強調智慧的三層次:無常、無我和苦,並描述了妄想的觀察過程。

第四天則探討了身體感受的觀察,重新體驗內觀法,並進一步理解修行的步驟和方法。

保持平等心和覺察是解脫痛苦的重要途徑。

修行的藝術在於活在當下,並強調內觀修行對於心靈成長的重要性。

★以下心得只是我個人經驗,不代表每個人必然會經歷一樣的身心過程。

至於你會得到什麼、經歷到什麼,完全因人而異。

記住,修行本就應該是別無所求、沒有期待的。

▋內觀修行第三日 『正常的妄想還是妄想』
▋第三天開示內容: 戒、定、慧
▍在八正道中智慧有關的兩項
▍智慧的三個階段:聞、思、修
▍智慧第一層『無常』
▍智慧第二層『無我』
▍智慧第三層『苦』

▋內觀修行第四日 『一人董事會』-> 『身體感受慧』
▍終於重新憶起做不到的內觀法了!
▋第四天開示內容 覺察、平等心、心的四蘊、修行
▍修行步驟1.覺察並接受所有的感受
▍修行步驟2.平等心來觀察無常
▍修行步驟3.思,言,行
▍修行步驟4.「識蘊」
▍修行步驟5.「想蘊」
▍修行步驟6.「受蘊」
▍修行步驟7.「行蘊」─ 習慣
▍修行步驟8. ─ 消除習慣(習性反應)
▍內觀生活的藝術─活在當下
▍修行方法的重點一 讓潛意識浮現
▍修行方法的重點二 平等心

▋內觀修行第三日 『正常的妄想還是妄想』

「日夜修持慈心的人,睡眠安詳。
精通瞭解幸福,又希望達到究竟安詳的人,
應該要:具有能力,正直,非常正直,
言詞溫婉,和善且謙虛。

知足,容易護持,
少事務且簡約少欲求,
諸根平靜,聰明謹慎。
不輕率傲慢,也不貪著家庭供奉支持。

即使很小的過錯也不要犯,
避免可能受智者譴責。
願一切眾生快樂、安全,
願眾生快樂……

讓任何人都不欺騙他人,
在任何地方不輕視他人;
任何人都不應該出於憤怒或惡意,
希望別人受苦。

就像母親不顧自己的生命保護獨子一樣,
願每個人都如此培養對眾生無盡的愛。

願每個人培養對全世界無盡的慈愛,
上、下及四方,毫無障礙、瞋恨或敵意。」

第三天晨間唱誦,〈慈心應作經〉

今天頭腦中的妄想,也就是與此時此刻無關的念頭,變得較為「正常」了。
那些聲音跟現在的工作:補助申請顧問,與Charkha.life的網站創業工作比較有關係而已。
仍然是不屬於「此時此地」,當下的實相。

當下的任務應該是好好專注在人中處的一小塊皮膚上,清楚地感覺吸氣與呼氣的感受而已。

原來即便少去了手機、與網路的資訊轟炸,人的「想蘊」,頭腦的部分仍會不斷地運作,自主運作的。
現在對於這樣的體悟又更深了。
而我們需要做的,不是抑制他,就只是覺知「哦~我現在又漂走了!」就這樣而已。

助理老師在進度檢查時跟舊生說:

「這裡不是不是在靜坐比賽,比賽誰靜坐得比較久。

坐得比別人更久了,也無較縒(台語:沒有比較厲害)。

重點也不是觀察到了什麼,有什麼特別的細微的感受。

而是在觀察的過程中培養平等心。」

這是很好的提醒,把修行的道路跟方向做了很清楚的說明。

雖然舊生一開始就被允許可以隨意地觀察身體感受,老師也鼓勵我們盡量保持禪法的靈活。

讓心能比較活躍地精進用功。 但是因為我的頭腦中的雜音還是不斷飄出,沒有很定。

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還是集中注意力在觀察呼吸感受的「安那帕那」法上,讓心更敏銳。

想到上過長課程的資深學員曾分享,長課程中「觀息法」的時間更長,因此我想繼續讓心平靜下來是好的。

等到明天教Vipassana,內觀法時,再做身體感受的掃描吧。

9點半時回到床上,倒頭就立刻睡著了。

▋第三天開示內容: 戒、定、慧

持戒是踏上修行之道的第一步,也就是不傷害他人;但即使你不傷人,卻仍被自己心中產生之不淨雜染所傷害。

所以要修定(samadhi),學習控制自心,抑制不淨雜染的生起。

然而,只是壓制並無法斷除不淨,不淨雜染仍然在潛意識中不斷繁衍擴增,持續造成對自己的傷害。

所以正法的第三步驟-慧:既不是放任,也不是壓抑,而是讓不淨雜染浮現並連根拔除。

當這些不淨雜染被根除,心便不再受污濁煩惱束縛。

而一旦心淨化了,便會自然對他人充滿善意、慈悲,自然不會有傷害他人之舉。

相同地,也自然不會傷害自己,也就會有健康快樂的生活。

所以,八正道的每一步驟必需導向下一步。

戒引導你去發展定-正確的專注;

定引導你發展慧,淨化心的智慧;

慧引導你至涅槃(nibbana),從所有不淨中解脫,完全證悟。

▍在八正道中與慧有關的有兩項:

(7)正思惟:-正確的思考。

智慧的開展並不需要等思考過程停止,思想還是存在的,只是思想的習性模式改變了。

因為練習覺知呼吸,心表層的染污開始去除。

不再是貪愛、瞋恨、妄想等念頭,而是開始有正確健康的思想,思考正法及解脫之道。

(8)正見:-正確的見解。
這是真正的智慧,如其本然地了解實相,而不僅是顯現出的表相而已。

▍智慧的三個階段。聞、思、修

•聞慧:聽聞或閱讀他人的話語而得到的智慧。

但這只是借來的智慧,不是你的。

你接受它可能由於盲目的信仰。或許由於瞋恨,恐懼若不信則會入地獄。

也或許是由於貪求,希望藉信仰上天堂。

以上任何一種情形,都不是你自己的智慧。

•思慧:以理性去了解判斷所聽聞或閱讀過的道理是否合邏輯,有價值,有益處;果真如此,你才接受它。

有些人發展增長了智識上的理解,就自以為是很有智慧的人。

他的一切知識只不過助長他自我膨脹而已,他離解脫之道還十分遙遠。

•修慧:只有實際體驗而得的智慧才能解脫,因為由親身體驗而得,才是你自己的智慧。

舉一個例子來說明這三種不同的智慧:

一個醫生開給病人一張處方,這個病人十分相信他的醫生,回家後每天背誦這張處方,這可稱為聞慧。

之後這個病人還不滿意,又回去找醫生,並且要求醫生解釋處方,為何必需用這藥?它有什麼作用?這就是思慧。

最後這個人終於服了藥,唯有如此他的疾病才能治癒。

由此可知,只有第三步修慧,才能真正帶來利益。

很多困惑之所以存在,是因為各種事物所呈現的表相與它們的真正本質完全不同。

要去除這些困惑,你必須由親身體驗產生智慧。

而離開自身的範疇,你無法體驗實相,那只是由理解得到知識而已。

因此,你必需培養體驗自身實相的能力,從最粗顯直到最微細,以擺脫所有的幻相、所有的束縛。

▍智慧第一層『無常』

每個人都知道整個宇宙不斷地在改變。這個事實若只是知識上的理解,對你並無幫助,你必須在自身內體驗。

世間的一切瞬息萬變,每一剎那都在生起、滅去,都是無常(anicca)。

但是變化過程的快速連續,造成了恆常的幻相。

人可能可以發現到河裡的流水是不間斷地流逝著,但如何能知道那在河中洗澡的人,本身也是同樣不停地變化著?

唯一可打破這幻相的方法就是向內探究,並體驗自己身心的實相。

這就是喬達摩太子成為佛陀的修行方法。

他揚棄所有的成見,由檢視自身而發覺身心的真正本質。

由表層淺顯的現象開始,漸漸貫穿深入到最微細的層次。

他發現整個身體,整個物質世界,都是由次原子粒子所組成,在巴利文中稱為 attha kalapa。

事實上物質界沒有任何堅實的存在,只有燃燒和振動而已。

現代的科學家已確認了佛陀的發現,並由實驗証明,這整個物質世界,是由不斷快速生滅的次原子粒子所組成。

然而這些科學家並沒有由所有煩惱痛苦中解脫。因為他們的智慧,僅止於知識上的理解而己。

他們之不同於佛陀,是他們沒有在自身直接體驗真相。

只有對自身的無常真相有了親身的體驗,才可能開始出離煩惱痛苦。

▍智慧第二層『無我』

隨著對無常(anicca)的了知在自身內發展,智慧的另一層面也隨之顯現,也就是無我(anatta)。

沒有「我」,沒有「我的」。

在身心架構內,沒有任何東西延續過剎那;沒有任何可以稱為不變的自我或靈魂的。

假如真有「我的」,那麼你必能擁有它、主宰它。

然而實際上你甚至不能主宰自己的身體。

無論你如何企盼,你的身體依然在持續地變化、衰老。

▍智慧第三層『苦』

然後智慧的第三個層面產生了:苦(dukkha)。

假如你嘗試去執著佔有任何事物,而事物的變化卻非你所能控制,那麼你也就必定為自己製造出煩惱。

通常一般人認為「痛苦」是指「不愉快」的感覺經驗。

但「愉快」的感覺經驗也同樣會成為「痛苦」之源。

如果你對它們產生執著的話,因為苦與樂都同樣不斷地變化,是無常的。

執著於無常的事物,結果必然會帶來痛苦。

(筆記:所以不是快樂會導致痛苦,是『執著』!)

 

▋內觀修行第四日 『一人董事會』-> 『身體感受慧』

上午靜坐時,現在心中更加地清明了。

開始浮現很多想對同是內觀學員,「懷思」的老闆,秉翰說的話。

不再是那些會議、接案、簽約方面的行政瑣事。

而是我自己的公司可以怎樣跟同價值觀的其他正派公司合作,共同創造價值的事情。組成「內觀」或「自然法則」生態圈。

一下子又浮現了想跟做「品牌設計」的「小鶴老師」說的話。

這時候閉眼中的視覺,感受到了快速的圖騰變化。

「地衣荒物」的欣翰給我的關於「溝通」的建議,與未來可能合作的議題也跑了出來。

彷彿開始了「織潤」的一人董事會似的。

但有過去年的經驗,我知道這也都是妄想。

即便對我的人生與新商業模式,是重要啟發,也大可在回程的火車上再思考即可。

現在重要的是練習對所有感受保持平等心。不貪愛愉悅的感受,不嗔恨不舒服的感受。

感受就只是感受,我們都歡迎它的到來。

感受會不斷地生滅,才是真正的實相。

▍終於重新憶起做不到的內觀法了!

下午教授完Vipassana,內觀法後,我終於可以用較為清明澄澈的心,觀察我身上的感受了!

睽違了好幾個月不見的「內觀」,終於又回來了!

原來前幾個月,自從開始進入工作狀態後,即便每天固定的靜坐1~2小時,我都被內心的妄念給佔據。

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著,誰說了什麼,我要怎麼回應。誰或什麼事有什麼困難,我可以怎麼克服。

從五月開始便沒有辦法好好地做到「內觀」了,這兩個月總是聽著我的心喋喋不休地自動生成更多資料。

但現在能夠重新集中注意力在身體感受上,那些妄念也就暫時退位了。

先是遍掃全身幾遍,猶如水滴入沙堆中的滲入,或像是從頭上倒一桶水似的,感受全身。

再逐步觀察那些較為空白,沒有感受的身體部分。

想起去年第一次十日課時,一些學長幾乎沒有什麼在外頭散步,休息時也不一定會離開禪堂。

於是便試著這麼做。

雖然做了一小時後大腿根部非常痠痛,但是我知道這些痛就只是感受。

上次就有過痛到不行,以為自己身體會受傷的恐懼產生。

結果一離開坐墊,到外頭散步時,一切就恢復正常了的情形。

倒是在觀察自己大腿的感受空白區域時,開始在眼睛和脖子部分感受到了「細微」的感受。

不是平常身上觀察到的感覺。

▋第四天開示內容 覺察、平等心、心的四蘊、修行

前面是關於內觀法的FAQ,常見問題回答。

當一個人無明的時候,感受會使煩惱倍增,因為他對這些感受起貪愛或瞋恨反應。

實際上,問題的產生、壓力的起源,都是從身體的感受層面而來,所以你必須從這個層面下手去解決問題,改變心的舊習性。

▍修行步驟1.覺察並接受所有的感受

你必需學習去覺知所有不同的感受而不對這些感受起反應。

接受它們不斷變化、無我的本質。如此才能去除盲目反應的習性,你才能從煩惱中解脫。

什麼是感受?任何身體的感覺都是感受。

任何自然、普通、平常的身體感受,不管是愉悅或不愉悅的,粗重或微細的,清楚或微弱的。

不要忽略任何感受,不論是因週遭環境,或坐得太久,或身體宿疾所造成的感受。

不管成因為何,事實是你感覺到了某種感受。

從前你可能會去推拒不愉悅的感受,而抓住愉悅的感受。

現在你只要客觀地觀察,不要把自己和這些感受劃上等號。

這是不加選擇的觀察,絕不要挑選感受;

接受任何自然生起的感受。

▍修行步驟2.平等心來觀察無常

如果你開始尋求某些你所期待的,某些特別的經驗,你就是在替自己製造困難,而不能在這修行之道上有所進展。

這個修行方法不是要有什麼特殊體驗,而是要能保持平等心去面對任何感受。

在過去你的身體有類似的感受,但你不曾意識覺知到,而且對這些感受起習性反應。

現在你要練習只是覺知而不加反應,感覺任何身上的感受並保持平等心。

如果你照著這樣做,就會逐漸清楚明瞭整個自然法則,這就是「法」的意思:自然、法則、真理。

整個宇宙,自身內外,全都是不斷地改變著。沒有什麼是最後的成品,每一件事物都是在因緣和合的過程中-bhava(形成、有)。而另一個真相也會變清楚:沒有任何事是偶然發生的。每一個改變都有成因,而這改變會產生結果,而這結果又成為將來改變的原因,如此形成無止盡的因果鏈。還有另一個法則也會變得清楚:種什麼因,得什麼果。

問題是你只在收穫時非常在意,想要收成甜的果實,但是播種時,你卻非常不在乎地,種下了苦的種子。假如你想要收成甜的果實,你就應播下適當的甜種子。禱告或祈求奇蹟出現,只不過是自我欺騙罷了。你必須明瞭且遵循自然法則生活。你必須很小心注意自己的行為,因為這些行為就是你種下的種子,將依行為的本質而得到甜或苦的後果。

▍修行步驟3. 「思,言,行」

行為有三種:身體、語言、心理的行為。

一旦你學習觀察自己,很快就會瞭解到心理行為是最重要的,因為這是種子,會結果的行為。

語言與身體行為只是心理行為的投射,據以看出它的強度如何。

先開始起心動念,隨後才以語言與身體的行為顯現出來。

因此,佛陀開示:

心先於一切現象,

心最重要,一切都是心所造的。

若言談舉止出於不淨之心,則痛苦亦步亦趨,如車輪緊隨於拖車牲口之足後。

若言談舉止出於純淨之心,則快樂如影隨形,須臾不離。

若是如此,那麼你必須知道什麼是心,而心又是如何作用的?藉由自己的修行練習,你已經開始探究這個現象。隨著你的繼續進步,

▍修行步驟4. 「識蘊」

第一部份稱為vibbana(識),可譯成識或意識。

所有的感覺器官像是死的,除非意識與之接觸,才會產生作用。

例如:如果你正全神貫注於一個景象,可能有聲音傳來,你卻沒有聽到,因為你所有的意識全在於眼睛。

識這部分在心的作用是去認知,僅僅知道而不加以辨別。

有聲音傳來接觸到耳朵,這時識就只注意到有聲音傳來的這個事實。

▍修行步驟5.「想蘊」

然後心的另一部份開始作用:sabba(想),判別、辨別。

有聲音傳來,你從過去的經驗與記憶中認出它:一種聲音…嗯…是稱讚的話語,好的。

或者,一種聲音… 嗯…是辱罵的話語…不好的。

依照你過去的經驗而做出好或壞的評斷。

▍修行步驟6.(受蘊)
立刻,心的第三部份開始作用:vedana(受),感受。

當聲音傳來,身體馬上就有感受,但當判別(想)作用認出它並作出評價,這感受就依著評價而變成愉悅或不愉悅。

例如:聲音傳來…嗯…是讚美的話,太好了,而你馬上感覺到愉悅的感受遍佈全身。

或者是聲音傳來…嗯…是辱罵的話語,太壞了,而你就全身感覺到不愉快的感受。

感受在身上生起呈現,並由心感覺到;這個作用稱為vedana(受)感受。

然後心的第四部份開始作用。

▍修行步驟7.「行蘊」─ 習慣

sankhara(行),習性反應行為。

有聲音傳來…嗯…是讚美的話…太好了…

有愉悅的感受,於是你開始喜歡它:「這個讚美太妙了,我還要再聽!」

或者是:有聲音傳來…嗯…是辱罵的話語…太壞了…

有不愉悅的感受,並且你開始不喜歡它:「我不能忍受這種辱罵!停止它!」

在每一個感覺器官的作用過程都相同: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。

同樣地,當一個念頭或想法接觸到你的心,依同樣的方式,愉悅或不愉悅的感受會在身上生起,而你就開始有了喜歡或不喜歡的反應。

這剎那的喜歡就發展成很強的貪愛,這不喜歡就發展成很強的瞋恨。

而你就開始纏結煩惱。

這是產生果報的真正種子,亦即會產生結果的行為:(行)。心的習性反應行為。

每一剎那你都在持續不停地播種,不斷地以喜歡或不喜歡,貪愛或瞋恨來反應,並因而使自己煩惱痛苦。

 

▍修行步驟8. ─ 消除習慣(習性反應)

有些行為反應,只造成很輕微的印記,並且幾乎馬上就根除了。

印記稍深的就需要多一點時間才能根除,而那些造成很深印記的,就必須以很長的時間才能根除。

每天臨睡前,假如你試著去回憶你當天所有的習性反應行為,你只能記得當天印象最深刻的一兩件事。

同樣地,月底或年底時,你也只想得起這段期間印象最深刻的一兩件習性反應行為。

而到你生命結束時,不管你喜不喜歡,造成最強烈印記的習性反應行為,一定會在心中浮現。

而下一輩子就以同樣的心性開始,具有同樣性質的苦或樂。

我們以自己的行為造就自己的未來。

▍內觀生活的藝術─活在當下

內觀教導我們死亡的藝術:如何安詳地、和諧地死去。

而你藉著學習生活的藝術,來學習死亡的藝術:

如何成為當下此刻的主人,如何不在此刻產生習性反應,如何快樂地活在當下。

如果現在是好的,你就不須擔心未來,因為未來只是現在的產品,因此也一定會是好的。

▍修行方法的重點一 讓潛意識浮現

第一是打破你心中意識與潛意識之間的樊籬。

通常意識一點都不知道潛意識所經歷的事,也由於不知道(無明),潛意識層面一直在起反應。

所以,當它們浮現到意識層面時,就已經強烈到輕而易舉地擊敗了你的心。

藉由這個修行方法,你整個心都變得清醒、覺知;無明也隨之去除。

▍修行方法的重點二 平等心

第二項重點是保持平等心。

要覺知所有體驗到的每種感受,但是不要起任何反應。

不再打上貪愛或瞋恨的新結,不再替自己製造煩惱痛苦。

剛開始,當你靜坐時,多半時候你會對感受起反應。

但有些片刻,即使身體非常疼痛,你還是能保持平等心。

這些時刻對改變心的習性是非常強而有用的。

逐漸你可以到達對任何感受都能微笑接受的階段,

知道一切感受都是無常的(anicca),都會變化消失。

要達到這個階段,你必須自己努力用功。

沒有其他人可以為你修行。

你們在修行路上已經踏出了第一步,非常好;現在要繼續走下去,一步接一步,邁向你自己的解脫。

願你們都能享有真正的快樂。

★文字太多,懶得看的看這邊:

▍在八正道中智慧有關的兩項:「正思惟」和「正見」
▍智慧的三個階段:聞、思、修
▍智慧第一層『無常』
▍智慧第二層『無我』
▍智慧第三層『苦』

▍修行步驟1.覺察並接受所有的感受
▍修行步驟2.平等心來觀察無常
▍修行步驟3.思,言,行
▍修行步驟4. (識蘊)
▍修行步驟5.(想蘊)
▍修行步驟6.(受蘊)
▍修行步驟7.(行蘊)─ 習慣
▍修行步驟8. ─ 消除習性反應
▍內觀生活的藝術─活在當下
▍修行方法的重點一 讓潛意識浮現
▍修行方法的重點二 平等心

第一天~第二天的心得在這:
【第二次的內觀修行十日課程心得】─ 內觀中心的修行不念經拜佛,還有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參加是真的嗎? 第1集

【第二次的內觀修行十日課程心得】 ── 看見讓自己難以得到幸福的「信念」起源了! 第3集 –

在〈【第二次的內觀修行十日課程心得,禁語與觀察身體感受的「冥想」能帶給我什麼智慧?第二集】〉中有 2 則留言

  1. 執著於無常的事物,結果必然會帶來痛苦。

    (筆記:所以不是快樂會導致痛苦,是『執著』!)

    1. 嗯嗯~~ 這是很深刻的重點哦~~
      很多人都以為修行要修到什麼都放下,全部空空,沒有快樂。
      但其實修行是為了得到真正的快樂。
      內觀中心到處都可以看見 Be Happy祝快樂的標語。

留言功能已關閉。

返回頂端